早恋

早恋是孩子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表现形式

2018/7/5 15:42:50 次浏览

    早恋对于很多家长来说,是青少年的禁忌,他们认为青少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,恋爱可以等考上一个好大学再谈,而且恋爱是大人的事情。因此,他们一发现孩子早恋的苗头,就采用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的高压手段。这样做正确吗?
 
 
 一说到早恋,很多家长如临大敌,常常会乱了方寸。其实有的家长甚至孩子自己,对所谓“早恋”的理解是有偏差的。其实,喜欢,是一种很自然也很纯真的情感。对异性同学的佩服也好,崇拜也好,喜欢就是喜欢,是发自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。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喜欢异性都归结为“早恋”。那种喜欢,其实就是青春期的萌动或者仅仅是对异性的好感,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。
 
 
 “早恋”这个名词有时是家长和老师冠名的,有时是孩子自己冠名的。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,认识到孩子和异性交往是心理正常发育的表现,切莫“谈虎色变”。
 
 
 孩子不管多小都是有情感需求的,当孩子把目光从关注自身转移到关注同龄的异性朋友时,孩子的“青春期”就到了。男女生一起说个悄悄话,经常结伴回家,长时间的形影不离,便会被同伴或是师长,一棒子打到“早恋”的队伍中去,这对孩子来说是残忍而不公平的。
 
 
 作为成年人的家长,似乎都忘记了自己从青春期走过来的那段经历和体验。一见孩子有异性接触,就立即把成年人的印象套在孩子身上,不符合孩子的实际,而且误导了孩子的行为。不仅不被孩子接受,而且可能驱使孩子“弄假成真”。
 
 
 心理专家指出,处于“青春期”的孩子,容易接受新事物,他们渴望和异性朋友交往。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效应,通常也就是觉得向异性“示爱”是个可以相互交往的机会,重在同学情谊,并没有达到“早恋”的程度。因此,家长不必过于焦虑,应学会“冷处理”,给予适当的解释和指导,而不要持过于强硬的态度,否则成年人的紧张会加剧孩子的好奇心,反而容易把事情复杂化。
 
 
 在处理“早恋”问题上家长若一味地强加阻止,则往往会适得其反。所以,家庭教育的适合切入以及教育尺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 
 
 预防早恋的前提是家长放一放身边的工作,多陪陪孩子,陪孩子一起成长,钱可以以后挣,孩子长大了就不可能回到从前。多关心孩子。被爱是人的本能需要,在爱的荒原上的孩子最容易步入早恋的歧途。

上一篇:"早恋" 我们怎么面对

下一篇:没有了